安阳市通用航空发展中心
时政要闻
凝望殷勤,读懂董宇辉的由衷感慨
2024-04-30
何其幸运,我们承袭千年文明,在先人智慧中寻根汲养;何其幸运,华夏大地上流淌着泱泱文脉,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底蕴;何其幸运,今天的我们将有机会创造新的历史、留下新的文化印记,与千年后的人们隔空击掌。我们能为未来留下什么,这个答案正在书写。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刚刚参观完殷墟博物馆新馆的董宇辉与考古学家、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一同泛舟在曾哺育了殷商先民的洹河上。4月27日,董宇辉与唐际根一起参观殷墟博物馆新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洹水汤汤,流淌千年,历史的回声仿佛仍在耳畔。遥望河岸边上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人潮已散,在金色与青铜色的光影下,宛若一尊殷商鼎器,静谧庄重。夜幕下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安阳融媒供图)“从原子的角度来讲,人是永生的。”沉浸在历史长河中,董宇辉不由感慨:“若人生只有75年,一共24亿秒,此后你我都会变成原子回归这颗星球,或变成一株草被牛羊咀嚼,或变成一只虫被飞鸟啄起。”这是4月27日,我们在河南安阳看到的一幕。              安阳,中华文明曾在这里爆发出高光时刻。将时针拨回三千多年前——商朝第十九位王盘庚做了一个决定:搬家。太行山东麓、洹河两岸,叫作“殷”的地方,成为盘庚选定的新都。在定都于殷的270余年里,商朝孕育出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体系、高超的青铜工艺,更有举世瞩目的甲骨文字。沧海桑田,曾经繁华的新都化为废墟,曾经辉煌的王朝留下背影。殷墟景区(安阳市文广体旅局供图)面对殷墟,我们与董宇辉一样,想要停停脚步、静静思考、深深感慨。看着殷墟甲骨文,董宇辉感慨:“文化的传承与记录,始终离不开文字,大概公元前1300年到1400年,甲骨文就已是成熟的文字”“文字就是时光机,让我们能和先辈对话”。天地山川、水火日月、生老病死……在安阳出土的兽骨龟甲上,在横竖撇捺间,殷商先民雕刻下对世界的认知。“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的发现接通了古今对话,这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华文明的密码,至今仍通过汉字代代承继,从未断绝。2024年2月26日,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观看展出的刻辞卜甲(李安/摄)听着唐际根讲解妇好墓随葬的青铜器,董宇辉感慨:“原来这位‘女战神’也有一个‘安阳朋友圈’。”许多随葬物品正是随妇好征战的至交所赠予。博物馆内,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代表着中国青铜器时代鼎盛时期的水平,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的创新进取、兼收并蓄。2024年2月23日,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司母辛”铜鼎(左上)、“亚长”铜觥(右上)、“亚长”牛尊(左下)、“亚长”铜钺(李安/摄)在殷墟触摸晚商后,28日董宇辉又来到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受早商,他感慨:“越了解脚下这片土地,越理解民族的荣光。考古可以带来文化自信。小时候总是向往远方,觉得自己无名无姓,无足轻重;长大之后,越了解过去,越明白自己从何而来。”我们从何而来?唐际根告诉我们:“商文明在中华文化的延续脉络中如同数轴上的关键支点。我们的文字、历法、都城营造、社会制度、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和对祖先的崇拜,都从这里发展而来。”知道了来处,便更懂得传承。1928年10月13日,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村挥下第一锹,拉开殷墟科学考古帷幕;1976年,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郑振香主持发掘妇好墓;1999年,郑振香的学生唐际根带队发现了洹北商城……中国考古人百年不辍的发掘与研究,使得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再遥不可及,而变得鲜活可触。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聆听讲解(殷墟博物馆供图)历史浩荡,时间沧桑,文脉悠悠,世间万物能够相遇的,必定是美好。董宇辉的感慨,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感慨?几天来,我们与辉同行,一同进入中华文明的时光隧道。穿越千年回盛唐,感受繁华气象,体悟诗圣情怀;跨越三千多年,与殷商先民留下的吉光片羽相遇,触摸古老文明的强劲脉搏。凝望殷墟,我们多想放歌畅谈,却又无以言说,任凭这沉默震耳欲聋。何其幸运,我们承袭千年文明,在先人智慧中寻根汲养;何其幸运,华夏大地上流淌着泱泱文脉,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底蕴;何其幸运,今天的我们将有机会创造新的历史、留下新的文化印记,与千年后的人们隔空击掌。我们能为未来留下什么,这个答案正在书写。唐际根也向我们说出了他的感慨。与董宇辉在殷墟的互动,让这位曾主持殷墟考古发掘20余年的资深专家、“考古大佬”,又通过直播间“出圈”了,被更多的年轻人所认识。“这并非是我个人的‘出圈’,而是殷墟文化的‘出圈’”,唐际根感慨道,“通过和宇辉的交流,把研究所得传递给更多的人,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我带‘出圈’了。”殷墟博物馆新馆内景(安阳殷墟管委会供图)“你该学考古,直接上任考古队队长吧!”在与董宇辉互动的过程中,由于对方经常“抢答”知识点,唐际根忍不住开起了玩笑。“副队长吧!”董宇辉握住唐际根的手,拜了“师父”。网友戏称,董宇辉在殷墟被“火速提拔”,还给他起了“小古董”的别称。一路上,我们看到董宇辉这位年轻的“小古董”,在他的文化心旅上,带着敬意、认真、执着,仿佛手握洛阳铲,用他的学识与热情,深入历史土壤,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珍贵记忆。正如一位粉丝给我们的留言:“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董宇辉带着他素未谋面的朋友,具象化地了解传统文化,让更多人理解文化自信。”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小古董”。他们是身着汉服穿行在洛阳街头的翩翩少年,是在博物馆里认真记录的大学生,是在考古现场顶着烈日进行田野发掘的青年工作者……对了,应该还有年轻的你,那个或正在学习戏曲、或苦练传统舞蹈、或热爱关注着非遗的你。观众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参观(安阳融媒供图)“我们生而荣光,带着这份自信和骄傲,大步向前走吧。”董宇辉说。就说到这里吧,“与辉同行”下一站,继续前行!附上“与辉同行”河南行“小作文”中的殷墟:玄鸟图腾大邑殷商青铜礼器的符文中昭示着殷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学习绘文丨读书,从了不起的甲骨文开始
2024-04-24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书籍是文脉的接力是历史的延续 中国有着悠久的阅读传统3000多年前人们在龟壳和兽骨上刻下的符号形成了中国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通过汉字的演变来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的重要论述                                                                                                                                  从甲骨文到简帛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手工镌刻到印刷载体和技术一直在变但使命从未改变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抵达眼睛眺望不到的地方书籍可以穿越 世界读书日恰是读书好时节在今天,尽情阅读让阅读,不止今天 总策划:袁炳忠总监制:孙承斌徐壮志出品人:钱彤李俊策划:常爱玲齐慧杰周宁令伟家监制:胡国香桂娟终审:曹建礼姜晨主创:唐颢宸聂毅记者:史林静设计:聂毅编辑:孟洁邱世杰技术支持:庞子乐密雅琪学术指导:中国文字博物馆助理馆员刘浩素材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秀我中国|这些精美的青铜器里,还藏着多少未解之谜?
2024-04-11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记者走进馆内探秘殷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听专家讲述这些技艺精湛的青铜器里藏着的秘密。记者:吴刚 史林静编辑:田甜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转自:新华社
李强总理:无人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坚持多方协同、联合攻关,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更好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2024-03-25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带动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9日,李强首先来到咸阳彩虹股份,详细了解基板玻璃新产品研发情况。他强调,制造业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定要在研发投入上舍得下本钱,希望企业努力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追赶****水平中实现跨越发展。李强来到陕西法士特,察看产品展示和数字化生产线运行情况,希望企业把握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积极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增创竞争新优势。在西安西部超导,李强察看超导线材等展示,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得知企业由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培育而来,在创新发展中脱颖而出,李强表示赞许,勉励他们依托体制机制优势,着力打造技术高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30日,李强前往西安奕斯伟,了解硅片研发制造情况,参观生产线,勉励企业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努力从源头和底层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掌握更大发展主动权。在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李强察看无人机成品展示,详细询问性能、应用等情况。他指出,无人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坚持多方协同、联合攻关,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更好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新校区坐落于西部科技创新港,李强在这里听取交通大学西迁历史和创新港建设发展情况汇报,叮嘱学校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李强充分肯定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陕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陕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自身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全力追赶超越,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更大力量。 调研期间,李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市、县、乡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吴政隆陪同调研。  
央视新闻:低空经济这个“风口”能带飞什么?
2024-03-25
以下文章来源于:央视新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到,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有人说,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到底有多大的空间?为何“突然”备受关注?它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对话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刘晓非、航天宏图首席科学家李成名,带你展望低空经济中的蓝海市场。  成为焦点的低空经济“走到哪”了? 两位嘉宾都认同,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空域资源被用于发展经济。同时,技术进步加强了航空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也降低了产业开发门槛。“我们有了充足的把握,把这部分空域交给经济去发展。”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刘晓非说,多种因素推动下,低空经济的出现成为必然。 低空经济如何走到这里?航天宏图首席科学家李成名分析,我国低空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尝试阶段,将无人机等航空器主要应用于野外环境以消除安全隐患;二是用于解决巡检、摄影等特定行业和场景的实际问题;三是应用相对成熟的阶段,也就是现在,低空经济开始走向民生,走向消费级,步入大众视野。   关于低空经济尚未有权威定义,但目前有一种说法是,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刘晓非认为,这样的定义对于所谓“低空”范围的界定还比较准确,并且需要强调的是,市场性的低空通航领域发展才能确定为低空经济。他强调,低空经济所侧重的,恰恰是“小型的”“速度不是很快的”飞行器,进入门槛也未必很高,给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下的低空经济,是怎样一片空域? 无人机穿行在高楼大厦间送外卖,“空中的士”成为出行新选择……关于低空经济的“脑洞”,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但它未来还有哪些可能性,同样让许多人感到茫然。“应用场景”是刘晓非目前最关注的话题。低空经济中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探索不仅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更能实实在在地创造经济效益。他举例形象说明了搭建应用场景的重要性。“在云南、贵州等道路崎岖的山区,地面运输是很麻烦的,但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取直线可能很近,这样就能高效完成贵重、时效性强的产品运输,释放经济效益。”刘晓非还推断,低空经济也将带来人才培养上的颠覆性改变。当低空航空器被大面积使用,相应操作人员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如果融合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操作人员的门槛则更低,这也就意味着,通过简单的培训,绝大多数人都能操作低空航空器,普通民众最终将融入低空经济的发展中。李成名甚至预测,“无人机、人工智能、通信三大技术融合,将改变人类的整个行为方式。”飞行汽车就是未来可能的融合产物之一。2月27日,全球首条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跨城跨湾航线在我国演示飞行成功,两架无人驾驶的eVTOL从深圳出发,在飞行20分钟后抵达珠海。这似乎让人看到了未来飞行汽车的可能。但刘晓非说,要想真正投入大规模使用,除了飞行器本身还需改进外,目前起降场等配套设施也应慢慢同步建设,因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低空经济可以“带飞”什么 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李成名一直非常关注政策体系和产业规则的建立和健全,他指出,《暂行条例》的出台,在无人机的制造、操作、运行、处置等方面都“立下了规矩”,在此框架下可以尝试构建示范区,推动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产业规则。   刘晓非更加看重《暂行条例》的“约束”作用。从生产、运行到使用,《暂行条例》用一系列标准将航空器约束起来,这是对安全的最大保障,而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最大前提。“既要考虑发展,又要考虑安全,这是两条腿走路,一条都不能短。”刘晓非说。尽管低空经济目前大热,刘晓非指出,我们必须看到,发达国家在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先于我们发展了数十年,我们现在的发展正是“填补空白”。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陆续出台支持政策,寻求“向天发展”。低空经济如何实现遍地开花?刘晓非说,对于航空工业底蕴雄厚的城市而言,可以重点关注如何研发新技术以保证运行安全,而底蕴相对薄弱的则应当结合本地需求因地制宜解决问题。面对低空经济的现在和未来,李成明认为,一方面应保持积极态度,人类从地面走向立体空间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需抱有务实心态,发展低空经济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立足基础,通过应用场景牵引,稳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部署低空经济及航空产业
2024-03-25
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长春市的空军航空大学无人机实验室。总书记说:“现在各类无人机系统大量出现,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要加强无人作战研究,加强无人机专业建设,加强实战化教育训练,加快培养无人机运用和指挥人才。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同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要“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也是“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5月31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签发《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酝酿已久,是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上位法”,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景德镇的航空工业昌飞和直升机所(602所),他们是国内有人及无人直升机的国家队,直10、直20等直升机在这里研发生产,正在参加迪拜航展的旋戈500系列和旋戈2000系列无人直升机也诞生于此。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明确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问题。会议强调要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   2024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也都提到了将支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转自向哥谈无人机
123456789 共54条 9页,到第 确定